返回

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4章 征途是星辰大海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足。

    就算后面的资金款项无法准时到达,项目也能顺利完成,不至于最后搁浅。

    在这种情况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风气颇为盛行。

    在科研成果就是研究人员安身立命的根子情况下,你不做,就完不成实验,就没有成果,就发不了论文。

    于是有人做,那么大家都被动地这么做了。

    当然,这只是其中最浅显最容易被人发现的一种方法罢了。

    还有很多方式,在这里倒也没有必要讲的这么细。

    因为终归结底,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这也是规章制度慢慢完善过程中产生的阵痛罢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项目申请者有意识地去这样做,但其实都通过某种方式将非劳动所得的资金放到了个人的口袋,算是一种套取资金的方式,数额或多或少。

    这种情况颇为复杂不便于说,但陆时羡能够感觉到这种情况正随着时间的演变逐渐稀少。

    二是这个项目虽然还不错,也算有点创新,但终究是在炒冷饭。尽管它对于水平一般的研究者而言,算是一个不错的项目了。

    所以,以上两个其实无伤大雅的问题,在他和曼伦教授会面的那一刻,就显得格外刺眼了。

    曼伦教授的性格毫无疑问是那种传统而又古板的,而且他在实验室里的地位是非常权威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传统古板的曼伦老头稀罕用这种方式为自己牟取利益?

    在实验室里如此强势的曼伦还需要用这种方式保障项目的资金?

    已经如此权威的他还需要上马一个这样对他来说稍显平庸的项目?

    所以,一切的不合理的背后皆有缘由。

    陆时羡不敢确定,但概率很大。

    这也是他最后对着曼伦说自己并没有猜出来他意图的原因。

    当然,这并不是一种赌。

    因为猜错了他也没有损失。

    只是,最后他猜对了。

    现在看来,他不得不庆幸自己当时所作的抉择。

    因为这个项目的前景超出他的想象。

    他确实是有一些印象,耶鲁在这个时期似乎出过一些重大成果。

    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显然是其中稍微显眼的一颗。

    依稀记得这个成果似乎获得了某届科学突破奖里的生命科学突破奖。

    由来自各个国家各个领域的顶级亿万富豪共同出资设立,甚至被称为科学界的“奥斯卡”。

    虽然算不上生物领域的顶级奖项,但也不是野鸡奖能比的。

    至少含金量十足,这里的金自然是奖金的金。

    假如,这个时间线没有被改变的话。

    这个奖金最后分润下来,落到每个人头上能有多少,陆时羡不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