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点的权利。”
“所以,你听了这么久一点就一点想说的没有吗?”
陆时羡抬起头,忽然发现教室里二十几个人一齐望着自己。
看见这么多鼓励的眼神,他忽然笑了。
陆时羡稍微为自己的走神找了个理由:“我很抱歉,生命是如此的奇妙,让我想的太入神。”
男教授也笑了:“你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可以把你的思考分享给我们吗?”
“当然。”陆时羡肯定地回答道。
再次站在教室里回答提问,这对他而言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其实对于生命的理解,他已经回答了不少次了。
但每一次在每个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随着学识与眼界的不断增加,现在他看待生命也是多维度的。
随便说一个别人没有提出的观点,对他而言只是张口就来。
“在我看来,假如以生命为界限,由微观粒子所构成的宇宙万物都能粗暴地分为生命体和非生命体。”
“假若后者是无机的周期性晶体,那么对于生命来说,它们就算是无序的非周期性晶体。”
“任何事物都将从有序走向无序,迈向熵的最大化,所以我们生活在一个绝望的熵增世界。”
“生命无疑是脆弱的,它们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存续而努力进行着新陈代谢。
“就比如坐在这里的所有人,都在向四周散发着热量。”
“但这并非偶然,而是必要。”
“因为我们正是以这种方式,来清除在生命存在中而不断产生的熵。”
“在某种维度上来说,生命并非是平衡系统,因为它们以负熵为生。”
陆时羡说着说着,教室里已经没有了声音。
但他还得把最后一句话说完。
“意识之光不会照耀静止之处。”
“看待生命历程,其实也是浏览它们不断摆脱固化、不断发出存在的讯号、不断跃迁突变寻求更好的自己。”
“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从产生意识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断与熵增抗争的路。”
“科学发展史是一部人类不断纠正认知偏差的历史,毕竟费曼曾经说过:假如一个人能以所有人都能明白的口气说话,那说明这是哲学而非科学。”
“许多科学家揭示了科学的可证伪性,但很遗憾熵增定律被证伪的几率远比牛顿力学或者相对论更低。”
“所以这条路或许注定不可能成功。”
“但这也正是生命伟大之处!”
陆时羡说完之后,显得有些轻描淡写,但此时的轰鸣掌声却说明了一切。
大部分人为他所作的回答而感到惊艳然后陷入深思。
还有少部分人露出懊恼之色,显然这个观点他们也曾听说过,却没能想到这一茬在这里提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