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1章 传奇就在身边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bsp;  “埃里克·兰德?”

    他是真没想到自己随便找个课上,居然撞上了这位。

    什么参加过人类基因组工程,他压根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领导者。

    于2001年,发表在《sce》杂志上的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重要成果的领衔作者。

    在基因组学相关研究上,兰德一直都是相当于推动者和引领者的存在。

    比起陆时羡,可能他的一生,更像是开了挂。

    17岁,第一次参加i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就轻取金牌。

    20岁,从普林斯顿数学系本科毕业,到牛津大学深造。

    22岁,仅过了两年的时间,就提前拿到了牛津的数学博士学位,进入哈佛大学商学院任经济学助理教授。

    29岁,转而研究生物领域,破格被it聘为生物系助理教授。

    30岁,又回到哈佛大学商学院任副教授,同年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33岁,回到it,任生物系终身正教授。

    40岁,当选米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从数学到经济学再到生物学,从普林斯顿到牛津大学到哈佛大学,再到麻省理工。

    这才是真正天才的经历,反复横跳的神一般的存在。

    和这位比起来,现在的他也只能甘拜下风。

    陆时羡怎么也想不到。

    在2014年,如今已经57岁的他居然还在课堂上给人上公开科普课。

    平时都是在文献综述和论文引用里看见的名字,刚刚就亲切地站在他面前。

    数十分钟后,和王辅文发了个讯息,陆时羡离开了it。

    回去的途中,他的心情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描述。

    这次的旅行,看见了别样的自然风貌,也体会了的人文风景,还偶遇了人类基因组工程的领头人。

    但他觉得此行的收获远不于此。

    更深层次可能是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人物忽然露出真容。

    以往立下那些遥远的看起来虚无缥缈的目标似乎在这一刻有了参照物。

    原来,当他们站在自己面前。

    也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

    他们并非不可直视,也并非遥不可及。

    传奇就在身边!

    傍晚时分,回到耶鲁。

    陆时羡动力满满,浑身充满了干劲。

    显然,在放假期间,这种症状唯一的解药是去图书馆扫书。

    不过,真正的学习不应该总是落在纸面上。

    好在,这种饮鸩止渴只维持了三日。

    三天后,所有曼伦教授项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