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名字,被载入史册。
陆时羡走了,走的很潇洒。
但接下的报告者就苦逼了,因为他们发现会场的听众正在逐渐减少。
就算有人留在会场,但无论他们怎么调动情绪,都无法吸引这些人的注意力。
此时的陆时羡有人爱,也有人恨。
而后者比前者更多。
爱他的人激动不已,对于国内外媒体记者而言,陆时羡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很多人被召集到这里进行报道,也只是因为硬性任务罢了,没有多少普通人会对这场植物学大会感兴趣。
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
所有人都在快马加鞭赶出通稿。
消息在第一时间内通过各种媒介出现在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面前。
陆时羡再次出名了。
但毫无疑问是骂名,而且铺天盖地。
就算偶有替他说话的,也被淹没在舆论的洪流之下。
社交媒体上,陆时羡也没想到自己以一种别样的方式,第一次被国内的公众所熟知。
同时连带着大会也跟着出圈火了一把。
青年生物学家陆时羡公开支持转基因
国际植物学大会报告
抵制转基因
热搜并非只存在于围脖,但的确只有这里最有特色。
在没有任何推广情况下,这些话题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成功冲到了热搜前十。
这三个热搜的红色标志很快由“新”变成了“热”。
三个小时之后,又由“热”转为了“沸”。
而且,看样子就算距离最高程度“爆”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个突发状况让很多买了当天热搜的娱乐明星都始料不及。
生物、转基因和什么植物学大会这东西似乎和娱乐一点都不沾边吧?
什么时候也跑过来抢饭碗了?
组委会原本对于大会出圈持乐于其成的态度。
但凡事就怕过犹不及。
随着舆论愈发爆发,声势之浩大让他们也慌了神,只好发动官方力量进行控制。
许多吃瓜群众过去都只能吃一吃娱乐圈的烂瓜,谁知道今天居然吃到了生物圈的鲜瓜,本来是处于大数据的裹挟之下,现在都化被动为主动,视线争相往事件中心人物集中。
关于陆时羡身上的争议爆发了,而且史无前例的夸张。
造成这个原因的结果无非是傲慢与偏见。
其实没人针对陆时羡,但针对转基因的人大有人在。
陆时羡为转基因说话,于是他成了被针对的人。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