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关于一中,有些和他记忆中有了出入,有些仍然还是老样子。
坏的不见踪影,好的依然还在。
看到了这些变与不变,陆时羡的心中得到了慰藉。
尽管在这里待的时间并不长,甚至还不如在农中的时候。
但不管怎么说,金陵一中可以说是他学术之路的起点。
他在这里夯实了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他在这里写出了第一篇学术论文。
他也在这里走上生物竞赛之路。
看着金陵一中能够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好,这是一件让他感到高兴的事情。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金陵一中会慢慢拥有和金陵附中竞争的底气。
因为他来自这里。
时间来到星期一。
在学校的安排下,陆时羡作为学习之路上的代表,参与了本周的全校“旗帜下讲话”。
陆时羡没有讲什么学习方法,只是结合个人和整体的角度,简单诠释了一下学习的目的。
这个只能算是开的小灶,随后才轮到正式的讲座活动。
上在次临时举办的发言不算的情况下,因为在燕大的讲座还没开始。
这场讲座算的上他从斯德哥尔摩取得诺奖后的第一次正式公开活动。
因此,这场活动对人的吸引力是无与伦比的。
这一天,金陵一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无论是现场过来参与的嘉宾数量,还是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的力度,都算突破了一中建校以来的历史。
在所有人的期待下,陆时羡开始了他声情并茂的致辞。
“很高兴受邀回到母校金陵一中进行这场活动。说是讲座其实也不像,因为我今天想说的有点类似于感言,关于一中我有太多的话想要说出口。”
“感谢那些曾经传授我知识和经验的老师们,感谢尽力为我提供改善学习条件的校领导们,也感谢那些曾经在一中日日夜夜奋斗不止的我们。”
“正是在一中,我开始和生物结缘。在这里我产生了对生命科学强烈的研究兴趣,而这正是促使我在今后不断努力学习的原生动力”
咔咔咔!
伴随着快门不断按动之下,这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讲座的内容也即将被传向四面八方。
相信从这天过去之后,很多家长和学子会在他的吸引下,选择到这里来进行就读。
金陵一中的报考人数会再上一个新高度。
量变引起质变。
在生源质量大幅提升的情况下,下一年,金陵一中也未必不能先试着和附中碰碰手腕。
这个活动结束后,陆时羡接着回了一趟家。
说起来,这还是他获得诺奖之后第一次回家。
这次回去,他受到了镇里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