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5章 重大成果发布会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34;植物细胞抗病毒遗传育种重大成果发布会&34;几个字眼出现在会场所有人的眼中。

    &34;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34;他的声音通过会场音响系统传遍全场:&34;我是陆时羡。”

    “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在植物抗病毒育种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34;

    话音落下。

    台下,寂静无声。

    三秒钟后,会场陷入了轰动。

    “咔!咔!咔!”

    现场已经成为了闪光灯的海洋。

    媒体记者更是陷入了疯狂。

    没办法,寻常的科研成果发布会,对媒体记者而言更像是一场例行公事,可能在科技领域有一定关注度。

    但现在一位诺奖得主亲自主持发布会,这件事本身就极具话题度。

    然而,陆时羡似乎对这个场面已经习以为常。

    他轻轻点击遥控器,大屏幕上开始播放实验过程的视频。

    &34;通过温度波动诱导的蛋白质构象重排技术,我们成功培育出了具有广谱抗病毒能力的水稻新品种。”

    “这项成果完全由我国科研团队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34;

    此时,画面已经切换到南江的试验田,金黄的稻浪翻滚。

    &34;在连续三年的田间试验中,这个新品种对主要水稻病毒的抵抗率达到997,产量提升15。&34;

    陆时羡接着调出一组数据图表:&34;特别是在今年南方稻区爆发大面积病毒病的情况下,我们的新品种表现出色&34;

    二十分钟后,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现场进入到同行提问环节。

    在这种场合,这个环节早已经安排的妥妥当当。

    没有可能会冷场,也没有人故意带节奏。

    这不,华国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已经“适时”举手并获得了提问的机会。

    &34;陆教授,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项技术的创新之处?&34;

    “当然。”陆时羡从善如流地切换到大屏幕上的蛋白质分子模型。

    &34;我们发现,通过精确控制温度波动,可以诱导nbhsp90蛋白形成一种全新的α-螺旋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显著增强与病毒外壳蛋白的结合能力。&34;

    他调出一段实时影像:&34;这是我们在温控系统中观察到的蛋白质构象变化过程。这项技术的核心设备也全部由我们自主研发,温控精度达到±001c。&34;

    很快,一名来自沪上大学的教授提问:&34;这项技术在其他作物上的应用前景如何?&34;

    &34;我们已经在小麦和玉米上进行了初步试验。&34;陆时羡切换画面:&34;结果显示,这项技术具有很好的普适性。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我们将推出更多由我们自主研发的抗病毒作物品种。&34;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