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热情了。”
“妈耶,十三岁的都给我介绍呢。”
“顶不住顶不住。”
在城里逛了一天,一直到傍晚时分三小只才回来。
相比于出去时的意气风发,三人回来的时候却衣冠不整,略显狼狈。
倒不是去青楼了,而是得益于朱云峰和季赫良好的群众基础,城里老居民都认识他们。
他们三出门又都没什么架子,和百姓打成一片,不是物理上的打成一片,是真的家长里短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的那种。
结果就是因为关系太好,以至于认识他们的百姓要么给他们推销或者送商品礼物,要么就给他们介绍女孩。
特别是后者,几乎走到哪介绍到哪。
朱棣还好,谁都知道燕王殿下早就结婚了,与魏国公徐达是亲家。
反观朱云峰和季赫,两个三十一岁还没结婚的大龄青年,拒绝了无数洪武权贵的结亲邀请,让平民百姓也有一步登天的机会。
这要是不好好把握,那就实在小瞧底层百姓的智慧。
事实上这种沟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一来朱云峰他们确实喜欢在城里到处逛街,有种我很牛逼,四处看看的感觉。
二来也能解决百姓实事,且看看洪武朝的发展情况,以此帮老朱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只是或许因为朱云峰他们实在是过于亲民,总有很多人会觉得与他们关系好,拎不清自己的情况,来找他们办事、托情。
遇到这种情况总让朱云峰他们摸不着头脑。
我们只是亲民,但不是许愿井。
可以帮百姓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可无亲无故为什么要帮你升官发财?
来这做梦呢?
因此面对这种人拎不清自己的人,朱云峰他们自然不会搭理,基本上就是一个眼色,自有卫士把他们隔开。
玩闹了一天,傍晚时候回去,宫中已经是灯火通明,各宫殿下原本的灯笼如今早换成了灯泡。
还是白炽灯,散发着幽幽明黄色亮光,虽不如led灯白亮,却胜在与皇宫相配。
乾清宫书房内,朱元璋和太子朱标正坐在椅子上,朱元璋的书房龙椅早就变成了高档真皮沙发椅,书桌也像大老板的桌子,用的名贵实木。
对面则是大沙发,平时三小只就躺在上面。整个布局已经不再像皇帝用的御书房,变成了后世集团董事长的办公室。
此刻朱标正坐在大桌子旁边,与老朱汇报着他去崇祯朝之后,自己在这一年内对大明的发展规划。
“去年到现在,江浙地区大量铺设铁轨,修建火车站,通过电台连接,完成了两千公里左右的铁路建设,基本已经能够覆盖到整个江浙。”
朱标拿着新印的大明地图,在上面比划道:“父亲请看,目前铁路西至池州、东至松江、北连淮安、南通绍兴。目前的计划是把铁路修至温州,泉州,这样浙江、福建、江苏三地就能畅通无阻,现在海贸的大部分商品都是到这些地方,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了大明主要的外贸活动区域,这对于我们吸纳世界金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运输将会极大扩增商贸能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