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窖里的朱元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一章 与现代合作共赢 (2/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p;  当年朱云峰动过把石碑上交国家的念头,但最终还是打消了。

    除了老朱的胁迫以外,最主要还是自己有点私心。

    毕竟自己完全是靠石碑才能有今天的财富地位,如果没有石碑的话,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然而如今他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在崇祯朝做过皇帝,在洪武朝当王爷,现代也是人类天花板,资产接近一千个亿。

    谈不上世界首富,但在国内已经是湖南首富,挤进了富豪榜前二十。

    甚至前段时间上面还想邀请他做省参事,政协委员来着。

    人到了这个层次,自然就有了别的想法。

    朱云峰在大明那边看了大明的发展缓慢,虽然八年过去,已经走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也拥有了很多现代机械。

    然而缺乏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的窘境导致他们空有知识、技术和机械,却难以大规模把路铺开。

    相比之下,新中国时期虽然也是一穷二白,但却还是有不少留学归来的人才,以及毛熊老大哥支援的许多项目,把重工业基础累积起来。

    有了重工业基础,培养大量产业工人,改开后就能很快进行轻工业发展,从而迅速一飞冲天,完成经济上的腾飞。

    而大明那边在人才培养方面属于从零开始,除了能给予知识以外,其它全部只能自己来。

    可知识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

    这就导致在拥有知识技术和机械的情况下,大明的发展道路还是走得很慢,除了南京和杭州等少数大城市有一定工业能力以外,其余地方还是跟以前没什么区别。

    广大的乡村没有电,没有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城市内也只有皇宫这边修建了一些高楼,城区还是以前的老旧街道,也都是木屋。

    市面上的铁器随着钢铁厂的成立而增多,但增多归增多,很多农具厨具也仍然没有普及。

    总得来说。

    至少朱云峰还是不太满意大明现在的发展速度。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集中发展了火车轨道,也能够建造普通的跨河大桥。却无法解决长江跨河大桥的建设,南北就很难沟通起来。

    如今已经是洪武二十年。

    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恐怕到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老朱死的那一年,都未必能让南京完成现代城市化改造。

    毕竟当初朱云峰可是夸下海口,要在二十年内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虽说朱标已经在努力发展教育,全国性展开扫盲,进行基础学习,甚至还有大量投影仪、平板电脑,由特级教师视频授课,大大增加了学习进度。

    然而明治维新花了44年的时间,也仅仅只是把日本一些主要大城市完成了现代化。日本广大乡村还是老样子,连东京大部分地方也都是低矮木屋,方便了李梅做烧烤任务。

    想要二十年内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其实能够办到,因为有现代教育体系和特级教师授课支撑,二十年足够培养出一大批高中学历以上的人才。

    但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把全国发展建设起来是两个概念。

    所以朱云峰也只能保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