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用“汉字”写了高句丽国王觊觎土地的言语,递给身旁之人。】
【见此,大伙也是脸不红心不跳,一一接过观阅面色“大怒”。】
【“三罪曰:豺狼之使,行魑魅之事!”】
【“高句丽使臣之前来我国商议求改善关系,不过狼子野心,实则探查我大明情报,各国刺杀使臣,影响我国与他国关系,罪不容诛!”】
【说罢,林忠用力拍桌,一脸正气凛然。】
【“所以,此次我大明发兵,乃正义之师!”】
【“说的好!”】
【在吴三震撼的眼神中,你起身带头鼓掌,轰鸣般的掌声响彻。】
【显然。】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给你们玩明白了。】
呸呸呸。
什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我这叫师出有名好吗?
对于模拟器的吐槽,吴信嘴角一抽,但很快又抛之脑后。
毕竟,他做这么这些多余的操作,可不是白做的。
而是为了战事前的准备。
至于什么准备。
哼哼。
那当然是…
叫盟友的准备。
【解放十二年三月十五日,你遣人八百里加急。】
【给自己盟友鲜卑、西域诸国,寄出了林忠会议上所言的《伐高丽檄,三罪昭彰》,获得了盟友们的一致认可。】
【他们觉得这高句丽也确实太过分了。】
【居然胆大到对于自己的盟友大明做出了这么多坏事,甚至还想影响他们与大明的关系,简直天地为之不容。】
【因此,他们决定响应大明的号召,发兵与大明合击高句丽。】
【其中,以鲜卑可汗拓跋绾出兵最多——军兵多达五万人。】
【而西域诸国为最少——军兵万余。】
【但这两者的加入,却使得大明征伐高句丽前夕声势更加浩大,更令高句丽再次星夜遣使希望与大明求和。】
【长安城,大明中央办事处——】
【高句丽的使者在大明官吏们的冷眼下,当众抗声争辩——】
【“吾等小国曾闻大明主席热爱和平,为何如今却要把无数百姓推进战争的泥潭之中呢?”】
【“您就不怕被百姓们披麻戴孝吗?”】
【很显然,高句丽的使者是有备而来,他了解你这位在峥嵘岁月中南征北战,而今却逐渐平和的主席。】
【你早已不热爱争斗,而是更热爱民生了。】
【不过,尽管你现如今已不热爱战事,但这一次,对于他的言语,你却不为所动,甚至还两眼直视这名使者,毫不留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